清朝包青天陈若霖:传说他敢斩皇子,嘉庆帝却把他当救火队长
在福建的民间戏台上,一出叫《陈若霖斩皇子》的闽剧,几百年来唱得是经久不衰。戏里头,陈若霖是个黑脸铁面,连皇帝的亲戚犯了法都敢往那铡刀下一送的角色。
当然,这“斩皇子”多半是老百姓的美好想象,是把对清官的期盼,安在了他一个人身上。可你千万别以为这是空穴来风,历史上真实的陈若霖,那股子硬气,那份“天王老子来了我也不怕”的劲头,比戏里头的还要精彩几分。
说起来,陈若霖的出身,那叫一个惨。福建福州的一个穷苦人家,爹死得早,就剩下他和老娘相依为命。能干嘛呢?只能干点没本钱的买卖。
白天,小小的陈若霖就跟着娘亲在街头巷尾叫卖草鞋,那一声声稚嫩的吆喝,换来的是几文钱,是一家子活下去的希望。晚上,别人家的孩子早就睡了,他却要凑在微弱的油灯底下,一个字一个字地啃那些圣贤书。
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,这话一点不假。苦日子没把他压垮,反倒磨出了一身的韧劲。他心里憋着一股气,一股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的气。
就这么苦读了二十多年,乾隆五十二年,28岁的陈若霖终于金榜题名,考中了进士。从一个卖草鞋的小子,一脚踏进了大清朝的权力中枢,这人生的反转,简直比戏文还传奇。
刚开始,他在翰林院里头干点校对《四库全书》的活儿,这可是个细致活,也让他把学问根基打得更牢了。没多久,他就被调到了刑部,这下可算是专业对口,让他这块璞玉找到了打磨的地方。
刑部是什么地方?说白了,就是大清的最高法院。里头积压的案子,一桩比一桩复杂,一桩比一桩水深。很多案子盘根错节,牵扯到不少有头有脸的人物,谁都不愿意碰。
陈若霖不怕。他接手的第一件棘手案子,就是束路县的王洪中冤案。这案子拖了好久,原审的官员早就稀里糊涂定了案,可他硬是从卷宗的蛛丝马迹里看出了不对劲。他顶着压力重新调查,四处走访,最后硬是把这桩铁案给翻了过来,救了王洪中一命。
这一下,整个京城官场都震动了。大家都在议论,刑部来了个“愣头青”,油盐不进,只认死理。
嘉庆皇帝听说了,不但没觉得他多事,反而龙颜大悦。那时候的大清,官场上“和光同尘”的太多,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风气太盛,正需要陈若霖这样的“鲶鱼”来搅动一下死水。
从那以后,陈若霖就成了嘉庆皇帝手里的“救火队长”。哪里出了乱子,哪里官场腐败,就把他派到哪里去。
嘉庆十三年,四川的盐茶道出了问题,走私猖獗,国库收入大减。行,派陈若霖去。他一到任,立马整顿吏治,严查私盐,管你什么背景,查到就办,没几个月,四川的盐茶市场就清明了。
山东的官场乌烟瘴气,按察使的位子没人能坐稳。行,派陈若霖去。他一上任,就把当地几个横行乡里的贪官污吏给办了,老百姓拍手称快。
最有意思的是在广东。那时候,广东沿海海盗横行,其中最厉害的一股,头子叫张保仔。这个张保仔可不是一般的水匪,他手下有数万之众,战船几百艘,简直就是个海上王国,连官军都让他三分。
陈若霖被派去广东当巡抚,顶头上司是两广总督百龄。两人一合计,光靠打是不行的,得恩威并施。他们一边组织水师,真刀真枪地跟海盗干,打掉了张保仔的锐气;另一边,又抛出橄榄枝,表示只要投降,既往不咎,还给官做。
你还别说,这张保仔也是个聪明人,看清了形势,最后还真就接受了招安。后来,他甚至还成了大清的水师军官,帮着朝廷去打其他的海盗。这种化敌为友的手段,可比单纯的打打杀杀高明多了。
因为这件大功,朝廷特地赏了陈若霖一根花翎。这在当时,可是天大的荣耀。
他就像一块砖,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。云南边疆土司闹事,他去;湖广吏治腐败,他去;四川要整顿经济,还是他去。他每到一个地方,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访查民情,整顿官员,减轻老百姓的负担。
在湖广,他发现地方官敲诈苗族百姓,二话不说,直接下令把敲诈的钱财全部退还。这一举动,让当地的苗民感激涕零,把他当活菩萨一样供着。
到了道光年间,陈若霖已经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,被任命为刑部尚书,又回到了他仕途开始的地方。这一次,他成了大清所有司法官员的“总教头”。他亲自复审了大量疑难案件,平反了无数冤狱,他主持修订的《大清律例》,条理清晰,影响深远。
可以说,有他在的刑部,就是当时全天下老百姓心里最亮堂的一块地方。
道光十二年,73岁的陈若霖实在是干不动了,向皇帝告老还乡。道光帝再三挽留,最后还是同意了。可惜的是,这位为国操劳一生的老人,最终没能回到心心念念的故乡福州,在半路上就病逝了。
他这一辈子,从一个卖草鞋的穷小子,干到了正一品的封疆大吏、内阁重臣,历经乾隆、嘉庆、道光三朝,这本身就是个奇迹。
更难得的是,他身居高位几十年,家里却没什么余财,生活简朴得像个清苦的教书先生。他死后,人们整理他的遗物,除了几箱子书和一些皇帝赏赐的袍服,几乎一无所有。
他这个人,就像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。在那个官场普遍腐化、暮气沉沉的嘉道中衰年代,所有人都想着怎么多捞点油水,怎么钻营人际关系,只有他,一门心思地扑在那些案牍卷宗上,想着怎么为老百姓多做点实事。他就像是黑夜里的一盏孤灯,虽然无法照亮整个时代,但却给了那个时代的人们一丝光亮和希望。
所以你看,老百姓为什么要把“斩皇子”这种传奇故事安在他身上?因为在大家心里,他就配得上这样的赞誉。他用一生践行了“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”的诺言,这样的人,无论在哪个朝代,都值得我们脱帽致敬。
盛康配资-股票配资算非法经营罪吗-网上平台配资-股票配资资讯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